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061 人浏览分享

亳州:让群众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24-5-21 10: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就业是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事关千家万户生计,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最大民生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2023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聚力为企优环境、为民办实事,不断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效,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34612人,完成任务的104.88%。

全力打造“三公里”就业圈

        年年外出打工的市民关继如今在家门口找到了新工作,上班近,收入稳定,日子过得很舒心。

        “以前我常年外出打工,漂泊得厌倦了。就想找个离家近点的工作,没想到那么顺利。”关继芳是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居民,现在家门口的一家公司从事保洁工作,每天都有订单,非常忙碌。她说,一个月能收入三四千块钱,一点也不比在外面打工少。

        时下,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和关继芳一样,如愿实现家门口就业,而这依托的就是“三公里”就业圈的大力推进。“社区把离家三公里范围内的工作送到手上了,我可以在小程序上随时准备接单上岗。”关继芳说。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就业促进行动工作安排,积极开展“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以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的劳动者、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精准提供就业政策、岗位招聘信息等服务,达到“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的目标,实现“家门口”就业。

        制定《亳州市就业促进行动方案》,结合50项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和推进举措要求,对充分就业社区创建任务进行分解。印发《关于开展重点群体摸排帮扶 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在全市123个城市社区、100个重点村(社区)开展重点群体摸排帮扶工作。进一步推深做实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多暖心服务。

        人社系统还组织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以辖区内的劳动者、小微企业为重点,摸清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基础数据情况,利用“片组邻”基层组织建设体系,开展网格化包保。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调查等方式,摸清辖区内各类经营实体的用工需求,做到缺工数量、缺工类型、技能要求、薪资水平“四清”;对辖区劳动者做到“六清”,即基本情况清、生活状况清、就业意向清、就业技能清、就业状况清、社会保险清,动态更新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系统台账。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城市社区123个,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率100%,零就业家庭已动态清零,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96.29%,失业人员再就业17057人。经县级评估、市级复评、省级复核,亳州市67个社区被评为省2023年度“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占比54.47%,5个社区被评为省“三公里”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截至目前,我市“三公里”信息平台已入驻用人单位1.56万家,发布岗位3.28万个,登记注册18.94万人,实现就业1.16万人。

送岗“春风”常年劲吹

        为了让百姓最大限度感知家门口就业政策的温暖,我市顶格推进,攥指成拳,在全市上下画出了最大同心圆。

        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稳就业提质扩量服务“家门口”就业三年行动方案》,围绕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主线,构建了“信息集成+镇村分包”“现场招聘+空中宣传”“定向推介+精准服务”“政策激励+督导调度”的“4+”工作机制。

        筑牢服务理念,通过完善招聘方式促进对接,也是我市家门口就业的一大亮点。

        线下招聘不停歇。我市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需求,在不同时间节点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金秋招聘月”“职引未来”等系列招聘活动。线下在各乡镇开展“招聘进镇村”活动,赴省内外高校组织开展“‘亳’揽英才 智汇药都”亳州市“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在高校开展“就业进校园”活动,在商场设置“就业招聘长廊”,在公交站台设置“就业站台”,在广场举办“就业夜市”。

        线上招聘有特色。线上积极开展“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直播带岗”“入企探厂”等线上招聘活动,通过“村村通”广播及亳州广播电视台开展“空中招聘”活动。

        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各类招聘会1099场,累计服务企业2.5万家,提供就业岗位99.43万个,吸引进场求职者50.32万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0.55万人,签订劳动合同4.17万人。深入推进“三级三方服务千企”等活动,累计为67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需求15283人。

多“箭”齐发稳就业

        “一个岗位就是一个人的饭碗,背后就是一个家庭。我们要多向发力,全方位帮助百姓端牢自己的饭碗,帮助更多群众成功就业,生活无忧。”市人社局局长陈长安说。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去年以来,我市不断健全服务体系,持续压实载体责任,统一基层服务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各村(社区)设立“一台一表一专栏”(就业服务台、岗位推荐登记表、企业招工宣传栏),联合工信部门开展用工需求信息摸排,累计通过各村(社区)发布用工需求7期,涉及299家企业,岗位需求25985个,组织基层干部、人社服务专员、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本地企业招工服务,建设一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我市还大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亳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系皖北首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产业园已入驻企业55家,集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7家,通过发挥皖北人力资源优势,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求职用工对接服务,目前已累计开展招聘、培训等活动100余场。

        在帮扶举措方面,我市则注重通过专场招聘“牵线搭桥”。针对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开展摸排、帮扶,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残联、妇联等部门,组织举办退役军人、残疾人、妇女等群体专场招聘会。落实政策“稳岗拓岗”。去年以来,全市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6466个,吸纳见习人员3064人,发放补贴2686.28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2470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12人,发放补贴1112.63万元。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32095人,发放工资2.43亿元。向5160家企业“免申即享”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2735万元。

        我市还通过就业援助“跟踪帮扶”,先后发放19家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100.2万元。“免申即享”发放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交通补贴68816人2131.48万元。发放失业金3643万元、失业补助金561万元,为失业人员代缴医疗保险708万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988人99万元,为企业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948万元。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96.29%,失业人员再就业17057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跟踪帮扶10208人,完成任务数的100%。

        为了帮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从而实现更加顺畅的就业,我市还严格培训监督,不断强化技能培训提质效。

        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的通知》,建立健全覆盖培训全过程的监管体系,持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2023年以来,全市共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6万人次;全市共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5528人,发放补贴196.4万元;开展高级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285人,发放补贴112.5万元;新增技能人才3.1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527人。(来源:亳州晚报,记者 刘景侠 通讯员 杨海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1232

主题

QQ|关于我们|商务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亳州家园网 ( 皖ICP备14014694号-1 )

GMT+8, 2024-6-20 23:06 , Processed in 0.8919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z X3.4

© 2010-2023 bozhoub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