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467 人浏览分享

两淮三大“绊脚石”,阻碍煤矿塌陷区的治理

[复制链接]
再见 发表于 2010-3-11 15: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导读:两淮矿区是我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涉及淮南、淮北、宿州、阜阳、亳州、蚌埠6市所辖的10区7县,2009年,两淮矿区生产原煤约1.25亿吨。这么庞大的开采数据,造成我省两淮矿区有多少面积的塌陷区?塌陷区治理的难度在哪?还需要什么条件?昨日,全国人大代表、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庆军接受了记者采访。


煤矿区面临的问题

  “经过50多年的大规模开采,两淮矿区已经形成了250多平方千米的塌陷区。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0多平方千米,而且每年还在以3万多亩的速度递增,最大塌陷深度达21.3米。”张庆军告诉记者,虽然近年来,在地方政府、采煤企业和塌陷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两淮矿区塌陷区治理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由于塌陷区量大面广,积水率高,破坏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特别是治理工作牵动性强,涉及面广,许多问题靠地方难以彻底解决。


三大“绊脚石”纠缠

  “各种地面建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因塌陷受损严重,许多村庄塌陷为大水面,且煤矸石、粉煤灰又带来二次污染,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引发了群众失地失业、生活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张庆军担忧地告诉记者,个别地方由于问题突出,引发了群众投诉、上访等问题,甚至出现了群体事件。

  “一是土地塌陷规模越来越大,二是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三是出现的矛盾越来越多。”基于塌陷区治理困难重重,张庆军归纳了三大原因。

综合治理要纳入国家总盘统筹考虑

  “采煤塌陷是全国采煤省份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治理之策,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各地均无统一的做法,尤其是在治理资金筹集上,标准不一,渠道不一”。张庆军告诉记者,这样会造成采煤企业的成本支出不一,很难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

  张庆军建议,国家在安排今后几年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环境治理、水利设施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时,应向采煤塌陷区倾斜,加大塌陷区治理投入,将塌陷区治理纳入国家投资总盘中予以安排,以解决好长期形成的历史欠账。

  此外,张庆军认为,国家还应该把塌陷区搬迁村庄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而且还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补助扶持标准,推动和促进采煤塌陷区村庄早日搬迁,使塌陷区村民早日住上放心房。同时,将廉租房等惠民政策用于塌陷区村庄搬迁。

   (安徽市场报——记者 祝亮、刘甜甜、俞宝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

粉丝

28

主题

QQ|关于我们|商务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亳州家园网 ( 皖ICP备14014694号-1 )

GMT+8, 2024-11-23 20:00 , Processed in 0.1762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z X3.4

© 2010-2023 bozhoub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