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651 人浏览分享

蒙城发现淮河大象化石

[复制链接]
寒风 发表于 2010-9-4 15: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牙齿都有3米长,大象要有多大啊!”昨天报道蒙城一废弃池塘里发现3米多长的象牙化石之后,不少读者急切地想目睹那头“象王”的真容。昨日,蒙城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发现象牙已经被定为重大发现,省文物保护专家已经赶到发掘现场,“会诊”化石发掘。记者获悉,因为连日来的大雨天气不利于化石的发掘和保护,发掘工作已经暂停,需要等到天气转晴之后再继续进行。

  池塘底部还藏着化石

  昨日清晨,蒙城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记者来到赤塘村的发掘现场,发现发掘现场搭起了两个雨棚,蒙城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和民警已经在雨棚里守了一夜,忙着劝阻附近居民接近发掘现场。文物局的柳老师告诉记者,如果现场不加以保护,会导致一些人误以为化石很值钱,赶过来乱挖,破坏这个极具科研价值的现场。所以,民警和文物局工作人员24小时在发掘现场守护。

  蒙城文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受“狮子山”台风的影响,蒙城地区连日阴雨,发掘工作已暂时停止,等待天晴后继续进行。

  一名参与发掘工作的人员向记者透露,他们在池塘底部发掘的时候,发现“池塘底的象牙化石肯定不止一只,还有一些化石”。很多人坚信,池塘底部肯定是一个化石“大宝藏”。

  专家“会诊”发掘现场

  据柳老师介绍,蒙城县文物局已经将这个发现定为考古的重大发现。记者获悉,该发现已经引起省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昨日傍晚6时许,安徽省博物馆文保中心主任郑龙亭教授已赶到化石发掘现场。由于当地下了一天的小雨,发掘现场水越积越深,专家未能看到发掘现场象牙埋藏情形。随后,专家一行前往察看了最早发现的象牙局部化石,专家断定这的确是大象的门齿,但大象究竟有多大,还需要看下一步发掘的情况。

  据悉,蒙城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和郑教授在现场对化石发掘初步“会诊”,拟定了详细的方案,确保发掘工作科学、有序。目前,大家都急切盼望着天晴,在池塘下面发掘出更多的惊喜。

  安徽一带曾有淮河象

  在省博物馆古生物陈列馆内,一副1972年出土于怀远县茨淮新河工地的淮河象(又称淮河古菱齿象)骨架正在展出,它高4米、长8米。据悉,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同类象化石中比较完整的骨架之一,距今约20万年。“当时发现的这些大象化石有很多,叠压在一起,虽然有不少已经破碎变形,但是有的还相当完整。”昨天下午,省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说,“恢复的这头淮河象体型硕大,是一头60多岁的老年雄象,象牙长4米。”

  据了解,迄今为止,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都发现了这种古象。根据象牙的特性和它们生活的区域,专家们给它们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淮河古菱齿象,简称“淮河象”。关于淮河象,人们还有很多秘密没有解开,比如它们生活的具体年代,比如种群为何灭绝等问题。(向凯、李勇、王从启、安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226

主题

QQ|关于我们|商务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亳州家园网 ( 皖ICP备14014694号-1 )

GMT+8, 2024-11-23 17:37 , Processed in 0.1525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z X3.4

© 2010-2023 bozhoub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