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294 人浏览分享

新华网六问常州“毒地”事件:学校为何死扛?

[复制链接]
ibz 发表于 2016-4-19 15: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新华网 张道营

  媒体近日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新址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个别学生查出患有淋巴癌等。而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三家化工厂,学生们的身体异常情况疑与化工厂“毒地”相关。

  常外“毒地”事件在舆论场上不断发酵,环保部、教育部先后发声。随着国家部委的介入,公众有理由期待该块“毒地”不再“毒”。然而,六大问题仍存疑,疑问不解,此类事件或再次发生。

  一问,谁在捂盖子?其实,学生家长早就怀疑常外处于“毒地”附近,并自带孩子体检。2016年寒假前一周,每天都有学生家长在校门口抗议。1月份就有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然而,“毒地”的盖子却被狠狠地捂住,数百名学生在明知身体受到毒害的情况下仍不得不坚持上学。到底是哪个部门、谁在阻止解决这一问题?背后有没有利益纠葛?是否涉及失职、渎职?

  二问,环评为何失守?随着事态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媒体披露:常外属于先开工、后环评,且环评报告存在严重瑕疵。学校选址当慎之又慎,与学校一路之隔就是曾产生严重污染的化工厂旧址,学校却能顺利建成,环保成了橡皮图章?还是环保被当枪使,成了充门面的“纸老虎”?

  三问,学校为何死扛?常外的学生出现大面积身体状况不是一天两天,学校也并非不知情,面对学生家长诉求,学校方面一味否认、推诿,态度令人费解。即使学校是名校,升学率高,学生家长甚至“求”着来,可像鸵鸟一像把头插入地下就能解决问题?学生家长们就可放心?舆论质疑就会消失?没有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只会激化矛盾。

  四问,该事件会如何处理?经过学生家长、媒体的不懈努力,常外这一名校再次出名了,不过是以与“毒地”相关联的负面形式。在地方部门竭力否认之时,国家相关部委不断表态,要进行现场调查。当然,在事件水落石出前,不能武断认为学生患病与“毒地”存在不可排除的唯一相关性。这一事件将会往何种方向发展?是否会走向高层重视、部门彻查、当事方整改、责任人受处分、舆论胜利?事后的处理经验能否变成事前的指导?

  五问,全国还有多少“常外”?常外“毒地”并非个案,近年来恶性环境污染不断曝光,有些污染十分明显,而有些污染却悄无声音。公众对大气、地下水、土壤重金属等污染的感知度不同,能引起媒体关注的事件是少数。全国还有多少个“常外”?还有多少个被污染的腾格里沙漠?

  六问,“毒地”能否禁绝?屡次曝光的环境染污不断挑战社会的底线,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共识的当下,怎样破除政绩冲动,将生态建设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是一道大考题。当然,禁绝“毒地”,环保部门责任不可推卸,其他部门是否也应守土有责?“治乱须用重典”,面对禁而不绝的恶性污染事件,法律不能手软。

  常外“毒地”事情再次敲响警钟,在遏制增量污染的同时,更要治理存量污染;在重视显性污染的同时,也不应放松隐性污染治理。面对污染,一刻也不能懈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

关注

3

粉丝

2172

主题

QQ|关于我们|商务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亳州家园网 ( 皖ICP备14014694号-1 )

GMT+8, 2024-11-24 23:03 , Processed in 0.17528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z X3.4

© 2010-2023 bozhoub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