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2453 人浏览分享

利辛的种种其五<生育观、教育观>

[复制链接]
置顶  精华 潜龙勿用 发表于 2010-6-10 17: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潜龙勿用 于 2010-6-17 19:28 编辑

生育观、教育观

利辛人多子(此处特指儿子)多福的观念以2000年为分野,此前强烈,此后逐渐淡漠。强烈的原因:
1.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陈腐观念根深蒂固。不生儿子对不起列祖列宗,断了祖宗的香火,要受人歧视,自已百年之后无人祭祀。
2.       “无儿富不久、有儿穷不长”的歪理邪说影响。超生者强辞夺理:国家提倡重视人财,没有人哪来的财?你一个儿子一辈子挣的钱财能赶上我三个儿子挣的?没儿子,就是有百万家产也是为别人留的。女儿?嫁出去的闺女波出去的水,娘家的一草一木她没权力继承。
3.       “早生儿子早得济”的观念阴魂不散。早婚导致早育甚至多育,在乡村四十岁抱孙子的大有人在。
4.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劳动仍以人力为主。担心不生儿子影响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的收成。从“男”字的结构分析,应该是一个会意字:田边的劳动力。农民的担心不无道理。
5.       养儿防老。如果生了儿子,万一娶来的媳妇又孝顺,儿孙满堂,承欢漆下,安度晚年,是人生一大快事。老有所养一直是我国老人追求的理想境界。有所养的同时又有所乐——享受天伦之乐,境界又高一层。有儿子,假使媳妇不孝顺,也还能吃上一口热饭,不至于饿肚子。那些无儿子的“五保户”只好进“敬老院”。说实话,当地敬老院的硬件设施远不如城市里宠物托养所的好,饭菜更差强人意。某些敬老院可毫不客气地称为“虐老院”。很多五保老人宁愿在家勉强做饭度日。有的老人在家悄然去世,尸身发臭才被发现,死因多种多样:有的夜间起床方便,突然发病上不了床,冻死;有的发病后起不了床,饿死;有的猝死,有的……无论怎么死,生前无人照料,死后未及时入土,总让人唏嘘不已。这是促使一些人不生儿子不罢休的理由之一。
6.       执法不严,豪门望族势力日渐坐大,欺压良善弱小。某集镇有兄弟七八个的望族,子侄辈的三四十人。分别被各部门聘去收税费,有收屠宰费的,收国税的,收地税的,收水电费的,收电话费的,收计生罚款的。总之,别人能做到的他们全部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他们全部能做到,东西大街他们敢按南北方向来回走。他们发怒跺一脚,四个城楼都掉砖,他们发怒喝一声,星星小雨下三天,完全达到炙手可热势绝伦的境界。
在每届的村委会、村支部换届选举中,豪门大户的代表是书记、村长理所当然的人选。那种“家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门弱户假使被选举为村长、书记,如果不是豪门大户的姻亲或不是他们的代言人,不知哪天晚上被谁打得万紫千红、满脸桃花开,大门涂上大粪,夭折的婴儿现身庭院;党委、政府分配的工作因豪门大户的阻挠难以落实。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久而久之,知难而退。国不可一日无君,村也不可一日无主,豪门大户的代表人物最终被迫无奈只有再度出山为全村人掌舵。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与《超生游击队》雷同。一对夫妻婚后不久玩失踪,到外地男的讨饭打零工,负责糊口,女的就像蚁后专司生产。十年间生了六个儿子(离他们原定目标七狼八虎还差两只),他们认为功德圆满。春节在即,班师回家,把大部队直接陈列在村书记门前,要钱要物要照顾。游击队进化成了正规军,书记心中不寒而栗:我现在不向他们伸出援手,将来他们可能对我伸出毒手。慌忙发动村民献爱心,又申请政府向他们送温暖。得到爱心和温暖滋润的他们神气活现地对邻居说:“算命先生说了,俺孩子命好,长大是当村长、书记的材料。”村民私下叹息:这个算命先生命不长久了,因为泄漏天机,必遭天谴。
基于以上原因,计生工作政府抓得猛,超生户反弹凶。有的乡镇咬牙提出:宁愿血流成河,不叫超生一个!上吊给你绳,喝药给你瓶!先扒房,后挖粮,逼死人命不抵偿!南方的广告多,北方口号多,这些口号白森森地刷在墙上让人见了不寒而栗,镇政府突然间成了与超生户势不两立的天敌。计生办俨然成了红得发紫、紫得冒烟的权力机关。有个故事说,气象局长、土地局长、计生委主任在一起聊天,比谁的权力大。气象局长说:我上能管天。土地局长说:我下能管地。计生委任说:我上不管天,下不管地,专管你们的生殖器。两位局长一致认为计生委主任权大位尊。
计划生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要人们自觉接受,必须发展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建设法制社会,有法必依,执法如山,打击豪门大户依势欺人的不法行为,保证人人都有限地拥有最起码的人权、尊严。法国农民起义,目的大都是为人权为自由,中国农民起义全部是为生存,中国的农民最朴实、最厚道、最善良,最好统治。
如今的生育观念与传统观念相比,有了巅覆性的变化,估计两代人(60年)之后,人口有递减的可能。目前,超生仿佛成了富人的特权和专利,老婆生,小秘生,包二奶生。党纪、政纪对他们起不到约束作用,轻描淡写的罚款对他们起不到切肤之痛。可否按超生人员拥有财产的数额,分胎次、按比例逐级提高罚款金额?就像打击假冒伪劣商品那样,罚得他们呲牙咧嘴直叫疼。
利辛人的教育观与时俱进。建县初期进入十年大革文化命时期,知识越多越反动。读书无用,造反有理。一九七八年恢复高考,大学毕业生由国家分配。农家子如果考上大学,都认为是鲤鱼跃龙门,以后只享荣华不受穷。农民普遍持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考上一个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不亚于当年范进中举。大学生在村民眼中就是天上下凡的文曲星,六神相助,八面威风。当时说平书的先生开场白说道:白云高飞天气晴,瘦马拉到青草坪,马不吃草因马病,人不读书因家穷。因家穷不读书的极少,只要孩子有决心、有信心,父母摔锅卖铁也会支持到底的。当时在校的初、高中学生以农村的占多数,其中家境贫寒的占大部分。为圆大学梦,很多学生坚持复读多年,不达目的誓不休。这种好学上进的局面维持到千禧之年。自2000年始,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究其原因有:
1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发迹的一批新贵,学历普遍偏低,甚至有文盲,高学历者给低学历者打工现象大量地真实地发生、发展着。用当时小品语言形容那时的富豪:穷得只剩钱了。靠知识、高科技致富的比例极低。这样就给人们一种错觉:发财靠机遇,与知识无关。其实如今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没有知识作基础,机遇再多也抓不住。机遇只向懂得怎样微笑的人微笑。
2          政府的瘦身计划和规范人员录用给学生和家长洗个冷水浴。一些家长鼓励子女上大学,目的想进入仕途,当官发财,光宗耀祖。当时政府各部门进人几乎没有限制,像弥勒佛的大肚皮,腹大能容,来者不拒,。对求职者唯一要求是身体条件方面:必须大手大脚大方。精减机构、公务员录用规范后,阻碍了一些人渴望进入仕途的匆匆脚步,从而放弃了大学梦。
3          大学费用沉重,就业困难,使农村学生和家长望而却步。有人计算过,农民种自家承包的土地二十年的纯收入只够供养一个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费用。官方公布的就业率近几年只达60%。实际情况可能还要低些。有位大学生从人才招聘市场出来,坐三轮车垂头丧气回家。车夫问:“是ⅹⅹ农大的吧?”大学生说是。车夫说:“我也是那所大学毕业的,比你高两届。”大学生心寒。前行几百米,车夫指着一个修鞋的师傅,说:“他是我们校友,比我还高两届呢。”大学生几乎晕倒。
调查发现,某村300多人口,竟没有一位在读高中生,家长希望儿女初中毕业进厂打工,笑傲江湖。如此发展,利辛人民的整体素质不仅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可能会逐步下降。占绝对多数的农家子弟放弃上大学,也就是放弃仕途,少数人可能垄断官场,世代簪缨,是否会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士族阶层?明显的现象是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有时甚至起到决定作用。父母社会地位越高,拥有的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复杂,动员和利用这些关系为其子女求学、就业的能力越强。家长们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关系和权力决定子女就业。现在不是子女找工作,更多的是父亲找工作。专家惊呼“父亲就业时代”到了。父亲就业在大城市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在县一级体现得非常明显。两个同班毕业的大学生到某县级电力公司工作,一人的老爸通过关系设法搞到省级公司分配给该县级公司的名额,成为正式员工,另一人被聘为合同工,用一年聘一年。二人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待遇差别之大让人难以相信。而这种差别却和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无关。作为家庭背景简单的这位当事人,既使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也只有仰天长啸,徒唤奈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42

主题

QQ|关于我们|商务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亳州家园网 ( 皖ICP备14014694号-1 )

GMT+8, 2024-11-21 17:47 , Processed in 0.16464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z X3.4

© 2010-2023 bozhoub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