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730 人浏览分享

Scan me!

若评亳州“市树”你选哪一种?

[复制链接]
皖北小生 发表于 2014-3-13 21: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近年来,种植越来越多的杨树已经成为我市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张延林 摄

  扫描一下本报公众微信的二维码,可以参与评选“市树”的讨论。

  受访者建议:沿袭先前的泡桐树或新定银杏树,面积居首的杨树受冷落

  □本报记者 蒋海涛

  入春以来,我市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植树,为生态亳州建设挥洒着汗水、贡献着力量,刚刚过去的3月12日植树节,更是掀起了新一轮植树高潮,今年已经完成了近10万亩人工造林,大家在植树时及日常工作中,对何种树木能够作为我市的“市树”也纷纷进行热议。

  曾经的县级亳州市把泡桐树列为“市树”,自2000年地级亳州市组建以来,我市暂未确定何种树为“市树”。调查发现,接受采访者有的建议沿袭县级市的泡桐树,有的建议将银杏树列为“市树”,而种植面积位居“老大”的杨树则备受冷落。

沿袭泡桐 传统文化需传承

  “酒乡药都泡桐地,纺织轻工旅游城 ”,这是曾经县级亳州市的城市特色和发展定位。如今的亳州,依然是酒乡药都,但泡桐树的种植比例却不如从前那么高,曾经身为“市树”的它,被杨树抢尽了“风头”。

  不过说起将何种树木作为“市树”,不少受访者希望,能够沿袭曾经的选择,仍将泡桐树列为“市树”。

  “我们这里属于两河土,沙土和淤土都有,土壤疏松、土质肥沃,非常适宜泡桐树的生长。”谈起对“市树”的建议,市林业局副调研员孙杰说,他希望继续将泡桐树列为“市树”,因为泡桐树不仅生长较快,桐花盛开景色非常美,它还具有亳州特色,也代表着对文化的传承。

  孙杰介绍说,近年来我市对泡桐进行了恢复性的发展,通过引进新品种、在造林上强化引导、建设示范林、林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等举措,不断扩大泡桐树的种植面积,目前全市泡桐种植面积约20万亩,占总林地面积的10%左右。

  “如果要我建议的话,我也希望把泡桐作为咱们的市树,我觉得泡桐的花很漂亮,叶子也很大,到了夏天便于大家乘凉,我们那里的人种植泡桐的就很多。”谯城区古井镇后老家村村委会主任助理詹秀伟说,每年夏天往返于古井和市区之间,105国道两侧的泡桐树就为大家提供了阴凉,感觉这种树非常好。

  亳州的泡桐历史悠久,据考证,商代以前已开始种植。后来,泡桐加工的板材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泡桐树不仅生长快,三五年即可成材,这个树还和曹操父子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曹操与曹丕带兵打仗时遇到了瘟疫,士兵病倒很多,偶然想起家乡谯县(即现在的亳州)涡河岸边有一种楮树,树上结的果子能避瘟疫,便命兵士大量采摘,大家吃了以后,果然止住了瘟疫流行。

  曹丕称帝之后,大封功臣时想起了楮树,便派近臣回谯县封楮树为“大夫”,赠以红袍。不料近臣醉酒误事,把红袍错挂在了泡桐树上。楮树见了大为不满,从此便精神不振,不仅生长慢,而且生虫多病。泡桐树则因为无功而受禄,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于是便拼命生长,以报答皇恩。

新定银杏 高端大气上档次

  众所周知,芍花是我市的“市花”,它不仅可以代表亳州“药都”的中医药文化,也传承着传统文明。采访中,不少受访者建议,应该选择一种既适宜在亳州生长,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树木作为“市树”,让其像芍花一样,既极具亳州特色,又很有文化内涵。

  因此,在我市种植越来越多的银杏树便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银杏树不仅外观好看,其叶子、果子均是中药材,这非常符合咱们药都的中医药文化特色,况且银杏落叶较晚,冬季叶子变黄更是别有一番韵味。”来自市林业局的陈静建议,将银杏作为“市树”,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亳州,不仅有丰富的文物古迹还有很多“活的文物”,那就是众多的古树名木,它们是亳州市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这座古城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根据市林业局的普查,我市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34棵、名木2棵,以银杏、柿树、柏树、槐树、皂荚树、枣树、黄连木等乡土树种为主。其中,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24棵,仅银杏树就占了6棵之多,由此可见银杏树在我市古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一些人建议将银杏作为“市树”的原因之一。

  在市区富荣花园小区居住的市民李志峰是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几年前他在庭院里种了两棵银杏树。

  “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可达千余岁,是树中的‘活化石’,我也建议将银杏作为‘市树’。” 李志峰说,银杏树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这树具有传承与延续的意义。

冷落杨树 树种低端种植广

  市林业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林地达到了22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11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林木绿化率21.48%。其中,占林地总面积的60%以上的杨树,尽管在森林覆盖、木材供应等方面“贡献”最多,但受访者纷纷表示,不会支持将杨树列为“市树”。

  “杨树的种植很广泛,西北、华北、东北和‘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多数树木就是杨树,这个随处可见的树种,体现不出亳州的地方特色,我觉得不适合作为‘市树’。”市林业局副调研员孙杰说。

  在我市一所学校的化学教师冯磊看来,每年春天市区杨絮乱舞,不仅影响市民的生活,还威胁市民的健康。

  “近年来咱们亳州种的杨树太多了,不仅城市周边随处可见,就连城里也有一些地方种杨树,这种树是用材林,可以说毫无观赏意义,别说将其列为‘市树’了,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市区范围内杨树都砍掉,换上一些高档次的树木,也显得咱这个城市有品位。”冯磊说,虽然杨树对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具有积极作用,但总感觉在城市中种杨树不太适宜。

  李运虎是谯城区立德镇闸口村村民,他说,这些年村民们热衷于栽杨树,因为杨树成活率高、生长快,但大面积的杨树容易产生病虫害,杨树多了价格自然也会下降。

  “我不懂哪种树作为‘市树’合适,但杨树肯定不合适,如果把它作为‘市树’,那不就无形中又引导大家都种杨树了吗?”李运虎说,适合亳州地区种植的树木很多,今年他就打算种其他树,不会再选择栽杨树了。

  “市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国内已有相当多的大中城市拥有了自己的“市树”。“市树”的确定,不仅能代表一个城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文化底蕴、精神风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且对带动城市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市树”的选择您有何建议,欢迎关注亳州晚报公众微信,参与讨论。您可以搜索公众微信:“亳州晚报”或帐号“bozhouwanbao”;也可以通过“微信扫一扫”,扫描一下本报公众微信的二维码进行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z X3.4

© 2010-2025 bozhoubbs.com 皖ICP备140146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