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481 人浏览分享

青年画家黄政——我理解的中国画笔墨语言

[复制链接]
花开不败 发表于 2013-8-17 11: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国画何去何从的争论一直都没停过。



先是李小山说中国画穷途末路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画坛像炸开了锅,怪吓人的。还画什么画呢?“已是穷途末路了”该干嘛干嘛去吧。老画家们也是错手不急,有点张口结舌。细想想,大约也拿不出什么有力的证据,能说明中国画比以往更茁壮强大。好不容易找到黄秋园的画。好像找到有力的证明,力棒之。生前被排挤,连江西美协会员都不是,死去多少年给捧了出来,追封中国美术会员,中央美院教授。中国人要是夸你,也能夸上天,老一辈也是好心,只是婉转地告诉青年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青年一代,年少气盛。不吃这一壶,不买这个帐,他们自有说法,君不见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如何?今日也成故纸,京剧国粹,艺术之高明,不必待说,自从电影、电视一出,京剧便天凉好个秋了,也成为被保护的珍稀文化了,想想确实不服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多少工夫下去,多少精神提起来。多年如一日炼就水袖台步,到头来却不及歌星们摇头晃脑伸胳膊踢腿迷倒人。这有点像老画家们,吮墨耕砚,摆弄一辈子,你说他们这玩意过时了,岂不气晕!



本来中国画形式即是内容,笔墨风格就是人,无须争论。后来,又有名家说,中国画笔墨等于零。又是废话一通,争论又起,口水四溅。



唐无诗论,而唐诗兴。还是少讲多做的好。



关于中国画的争论,像是说书匠的惊堂木,拍案惊奇,不同的是说书的是一言堂,而今天中国画喧讲者,不知他有何主张,七嘴八舌,各执己见,吵吵闹闹,有点像起哄。古有百家争鸣,今天文章也不少,看得懂的看不懂的,反正理论家们都挺忙的。



不管你争论的怎么激烈,中国画还是要拿笔墨在宣纸上来画。不管是穷途末路,还是柳暗花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画家实际上也在思考,是故守传统还是与国际接轨。其实这也不是今天我辈才面临的问题,“五四”新文化运动时,那些前辈们就考虑了,只是那时候,他们很多人不自信,被西方烈强,给振住了,有点清醒的人发现中国的东西确实不如人家,怎么弄?聪明点的就开始学人家的,后来搞的有点过了,什么都是西方的好。具说,当时还有人认为中国方块字不够国际化,要把中国汉字改为拼音代替,真是家败。



摸索了一通很多人又感到,西方的东西也不比自己的强哪去,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有些人有了底气,感到民族的才是国际的,冷静的想想也确实如此,干么把自己说的一无是处呢?老拿自己的短处给人家的长处相比,越比越不自信,在国外学习多年的人反而能看到中西文化的优劣。他们更加坚定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当然,这个传统已经是很宽泛的了,并不是指宋元以来的主流水墨画,也不是指“五四”以后的改良中国画,走传统这条路,上下五千年,可学的东西很多,有历代大家可攀,总比自个在一旁蹦跳起点要高。“元四家”“明四家”“清四僧”扬州八怪,金陵八家,近代有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气脉不散,他们用精湛的笔墨语言,铸就了中国画史上的一座又一座的丰碑,各领风骚。走这条路子的人,如同佛家之渐修者,各具慧根,修不成大佛,修个小仙也行。



另一类画家,是搞“洋务运动”的,国家开放,世界一统,五光十色,令人炫目,有搞装置艺术、粘贴、制作,行为种种万花筒一般。他们认为中国笔墨已玩了上千年,该搞点新鲜的,要知道中国人吃饭用筷子,也有上千年了,我们只想把饭菜做出花样来。至于筷子,是用金子的还是象牙的,是用红木的还是竹子的,那就看情况而定了,还有一些人画画没底气,把自己的画作冠以“实验性艺术”,等于在说,我还不行,先试试看,不大自信,少点中国派,话说回来尝试总是可贵的,这波人像青春期的少年玩叛逆,我们应该宽容些。



何为画家?指从事绘画创作卓有成就的人,千百年来代表文人高士的中国画家们,用精湛的笔墨语言和崇高的艺术修养阐释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铸就了中国画史上的辉煌。



何为笔墨?笔墨已超越了本来的自然属性。所以笔墨本身就是文化,就是艺术。何谓“墨分五色,玄素为尚”本来也是道家之境界。也是画家人生阅历,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学识品位的总和体现,他们必然反映在画家的笔墨语言之中。没有笔墨就无由谈论中国画,中国画的魅力就在于笔墨之美,舍弃这一点,中国画就没有了命脉和灵魂,一切都是扯淡。



反思之下,真正能在画史上留得住的画家,是那些吃透传统笔墨,有底蕴,有学养,能发展的一路人物。他们并不急匆匆的要和国际接轨,反而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种类型画家,简而言之,是继承创新者。石涛上人说,笔墨当随时代。讲了两个内容,一是要有笔墨,第二笔墨是与时俱进的。我们的前辈有经验可以给我们借鉴,徐悲鸿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很不错,影响了一代人。林凤眠、傅抱石、李可染等人,做的也不错,各人偏重不同而已,但他们的共同点是传统功夫不错,至少是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开始走向成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本土论的精髓,不少人有了主见。开始着汉服,穿唐装了。



中国画笔墨真是魅力无穷,每当我打开徐渭、八大山人的画册,总是振奋不已,前人笔墨穿越时空,今我震颤。这就是中国笔墨独特的魅力所在,我相信,它不但不是穷途末路,还将和中华民族一样,生生不息,发展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2

主题

QQ|关于我们|商务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亳州家园网 ( 皖ICP备14014694号-1 )

GMT+8, 2024-11-24 02:00 , Processed in 1.26147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z X3.4

© 2010-2023 bozhoub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