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涡河上的渔船。涡河是亳州的母亲河,在农耕时代,河床的深浅往往决定着文明的内涵和流向,这也使亳州呈现出不同于安徽其他地区的中原气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涡河上的渔船。涡河是亳州的母亲河,在农耕时代,河床的深浅往往决定着文明的内涵和流向,这也使亳州呈现出不同于安徽其他地区的中原气质。
亳州市谯城区的花戏楼。
当地人最爱吃的特色小吃牛肉饼。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中的明清窖池群。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南端,四周与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安徽省阜阳市、淮北市、蚌埠市、淮南市接壤。亳州市谯城区西北隅的古井镇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古井贡酒(000596,股吧)的原产地,渊源始于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产的“九酝春酒”和酿造方法进献给汉献帝刘协。南北朝时期,梁大通四年(公元532年)7月,南梁大将军元树,领兵攻占北魏谯城(今亳州),魏将樊子鹄率领将军独孤信拒之。在这场战争中,北魏大将军独孤信血战至死前将自己的金锏投入营寨附近的一口井中,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此建立了独孤庙,并挖了23眼井。奇怪的是新开挖的23眼井皆苦涩难饮,唯有投金锏之井,水清沙明,引流酿酒,酒香浓郁。至此,当地酿的酒被称为“减酒”,也就是古井镇现在酿酒的前身。
古井贡酒“色清如水晶、香醇似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被誉为“酒中牡丹”。
寒夜初识亳州城的温暖味觉
我们是在厚厚的大雪盖住屋顶的深夜到达亳州火车站的。除了出站广场上有一个肩宽背厚的古人雕像,它看起来与中国所有的火车站一样。雕像巨大的体量让人出站后总会忍不住回头端详,猜测这究竟是曹操还是华佗?来亳州之前,就做功课了解到亳州是曹操家族、华佗、老子、庄子、伍子胥、嵇康、孟汉卿和柳下惠等等的故乡。古人说药酒同源,曹操献酒给皇帝,成就了今天的古井贡酒,让亳州变成酒都;华佗则是作为药都的亳州的源头。但这些过往又如何塑造着一个城市的气质呢?
在车流、人流混乱的火车站前,把自己塞进一个蹦蹦车里,风声在耳边呼啸,这是皖北的寒冷。不同于同在一省的皖南、皖中,这里的寒冷是粗粝大条的,但不往骨头里钻。这时你能想到御寒的原始方法就是吃口热乎的或喝口酒。于是在晚上十点多的老城区的街道上寻找到一家羊汤店,满屋的河南口音,穿着睡衣的夫妇,剥开一头蒜,就着热气腾腾的羊汤,满屋子呼噜呼噜喝汤的声音,这没来由地让人在简陋的小馆子里生出些温暖安全感来。
亳州市井老街“酒薄可迎宾”
作为一个省辖市,亳州最有历史韵味的老城池也在谯城区。
早晨在当地人的引荐下,在谯城区双寺街吃完当地特产,这是种中国式比萨一样的包着牛肉粉丝的大饼,分量厚重巨大,价格不菲,100块钱,但扎实得只要少许几口,配上当地特产马糊,即豆粉做的油茶,或者鸡蛋打在鸡汤里的汤,就能饱一天。店内店外简陋的桌椅,做牛肉饼的师傅前围着几层的人,好多当地人是开着宝马来吃的。一位高挑漂亮的姑娘说,她在四川上学时,想念的还是家乡的牛肉粉丝饼等好多小吃。
这种地域色彩浓烈的食物,如同酒一样有着独属于亳州的性情,和亳州古城区一样,有着自己隐藏的特色。从外表看,这座城市有着所有中国城市千篇一律的面容,粉刷粗糙的墙面,崭新的仿古建筑……但是只要肯耐心走到北关的城门深处,商业化气息浓郁的亳州老街分叉出去的里仁街、打铜巷、羊市街、白布大街、爬子巷等等,就会发现这并不宽的石板路街道上,却有着丰富的内涵。
越往深处走,建筑越回到过往年代的油黑木板门的二层阁楼,有的砖楼石雕精美。街边有卖品牌和散装酒的酒铺,一位老人正在和老板还价买散装酒,这是上了岁数的人的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习惯。散装酒相对品牌酒便宜很多,很适宜每天都要喝上两杯的人。但这不代表老人们不懂得享受美酒,老人买完酒还想买好看的酒瓶。他喝了七十年的酒,什么酒好什么酒不好,闻一下就知道了。
除了酒铺,还有古董店、鸟店、古董玉器店、理发店、小卖部,也有卖手机卡、制造香油的作坊等。一条街上多是接骨、烧烫伤专科等祖传中医店铺。亳州作为华佗的故乡,当地人对中医的尊崇程度非常高,即便打扮时髦的年轻人,也有可能走进一家不起眼的“祖传秘方诊所”。药酒不分家,很多时候,酒成了中医治疗的引子。
打铜巷屋檐下挂满鸟笼的老人家正在戴着老花镜看书,不时拿起一把小壶嘬一口,初看以为是在品茶,细问起来老人家原来是在大下午的冬日暖阳下小酌。老人家说自己喝不起好酒,就在酒铺里买一些现酿的散装酒,每天喝上三两。“原先的酒都是高粱、小麦做的,巷子头喝酒,巷子尾就能闻到酒香,嘿,现在的酒,凑近闻,也不香了!”老人抱怨现在的酒都是勾兑的,不够香。他还说,这条打铜巷在原先住的都是铜匠,卖的都是自家打造的铜器,但现在整条打铜巷只剩下两家门挨门还继续操持手艺的,他家是其中一家。
因为聊起酒来,有观麻将局的人凑过来说,以前喝的是红牌酒,八毛钱一瓶。亳州人喝酒不薄,喝酒待人厚道公平,小盅喝不过瘾,就“炸罍子”,一个罍子起码二两。过去猜拳喝酒,酒桌上先敬长辈,和中原地区的饮酒风俗一致。现在很多长寿老人,白胡子飘飘的,每天也都要小酌两杯。亳州人爱喝酒,也爱在酒桌上谈心欢笑。这里住家贴着的手写新春对联上都写着“情浓酒薄可迎宾”。
亳州城里的主要街道和大桥上,往往挂着红红的灯笼,上面写着“古井贡酒”四字,连同临街商铺的门脸广告牌“古井贡·某某烟酒店”等,都是古井集团赠与的。哪怕是在破旧的工人文化宫里,门前一面关于牡丹的影壁,彰显着那个年代的土洋土洋的审美,上面也写着“古井佳酿飘香,酒中牡丹游八方”的字样。甚至小到门牌号,也有古井贡的痕迹。一个地方企业能在博物馆里留下一席之地可能往往有点历史和财力就能做到,但是这样深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去,却不简单。
古井和因此改名的古井镇
古井位于古井镇。这个位于亳州西北部的小镇,在1987年之前叫减店集。减店集的酒,在明清民国时期就销往苏鲁豫皖了。
古井集团宣传部主任桑雪说,专家对魏井的水质进行了鉴定,发现水中的锶、碘、矿物质、偏硅酸含量丰富,是含有锶和碘的氧化物硫酸钠型矿泉水,非常适合酿造美酒。
关于古井和酒的传说在亳州当地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安徽省志古井志编辑洪冠军说,较为官方的说法称,南北朝梁武帝时期,高欢派遣樊子鹄攻打谯城,即现在的亳州,与梁将元树在此地进行了多次拉锯战。樊子鹄手下大将独孤信战死,死前将其金锏长戟投入一口战场旁边的井中,愤而自尽。这口井,就是现在古井的来历。
在亳州城里,上岁数的老人都能演绎出一段关于“古井”的来历。比如说是一个好心人用好酒好肉收留了一个乞丐,结果乞丐喝多了,吐在好心人家的井里;这家人急了,这呕吐的井怎么用呀,结果打上来的水勉强一喝,水质甘洌,好酒啊!还有一种说法是宋井曾经藏有娘娘的衣服,上面还盖着青石板,打开后发现水质甘洌,适合酿酒。
1987年,因为古井贡酒的品牌效应,减店集更名为古井镇。现在,一口宋井、一口魏井都位于古井镇古井集团的博物馆范围内,但当初找到它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古井集团曾经在古井镇四处寻觅传说中的古井,并动用了省钻探队,未果。因为古井镇处于黄河故道,黄泛严重,地面逐层加高。1938年炸开了花园口造成黄泛,整个城市被埋在水中,之前的古井都被埋在地下。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古井镇的村民找到古井集团说,他的90多岁的奶奶嫁到外地,曾经说过那口宋井就在古井镇大隅首的位置,但当时城乡变化巨大,还是没有找到。结果古井集团在修建企业的文化体育中心时发现了这口传说中的宋井。
现在的古井镇上,依托着古井集团,建立起许多地方小酒厂,沿路分布,不论酒厂本身选择中式复古风格还是西洋欧式建筑风格,门前都放着一对大狮子,大门上都挂着关于酒厂的对联。当地人介绍说,他们主要走散酒和农村宴席渠道;鉴于当地人饮酒豪爽、送酒大方的风格,一年收入几千万没有问题。和所有的中国镇集一样,当地人多开一些饭馆来吸引古井集团的员工。古井集团在当地镇上也有招工。镇上唯一一家农业银行(601288,股吧)网点,就是主要为了给古井集团的员工发工资而开办。
解字说酒
“亳”和红秫秫
“亳”,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是“京兆,社稷亭也,从高省乇”。“高”意味着国家高大祭祀的社庙,“乇”是有垂穗的一种原始植物,泛指五谷。这也许可以理解作为商朝古都的亳州,自古以来就出产酿酒的主原料五谷,酿酒业自古发达。
这个也有考古发掘为证。比如说在东涡河北岸钓鱼台遗址上,除了出土酒器外,还在陶具中发现了小麦标本,这是经中科院专家鉴定的中国最早的小麦。而浓香型酒的最主要作物是高粱,制曲原料是小麦,亳州人称高粱叫“红秫秫”。在古代,喝酒是成本较大的,制曲是由官府控制的,平时红芋片、红芋秆都是老百姓的主食,而正宗的粮食红秫秫则拿来酿酒。
古井集团古井文化传播中心主编吴广森说,1959年4月,在当时的亳县张集乡第十一红旗人民公社的乡办酒厂基础上,成立了国营亳县古井酒厂,当时的安徽省长命名它为古井贡酒,以尊重这里出过曹操献酒的典故。在计划经济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当地出现过饿死人和人吃人的惨剧,时任厂长聂广荣将造酒的粮食看得紧紧的,把酒糟、酒糠分给古井镇当地老百姓吃,救活了不少人。但是,老厂长自己在阜南农村家中的父亲和幼小的儿子却活活饿死了。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潘波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