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5987 人浏览分享

对话亳州市长,看“世界药都”之变

[复制链接]
置顶  bzw 发表于 2024-1-29 15: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编者按--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聚力求变,再创未来。

        2023年,无论从经济、社会、科技、文旅、生态等多方面,“变”字都应成为安徽关键词之一,既有“含金量”,更见“含新量”。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为此,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推出【安徽“七十二变”】系列专题,旨在回顾2023年,安徽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创新求变之势;向“新”而进,应势而为。展望2024年,在“未来赛道”上,探安徽发展之态……


      亳州市位于安徽西北部,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中医药产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赋予其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全国中医药产业高地、国际中药材市场“桥头堡”的战略使命。

      近年来,亳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国家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等优势,蓬勃向上。

      日前,中新皖事对话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凤玉,回顾2023年亳州创新求变之势并展望2024年的发展求进之态。

640.jpg


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刘勤利 摄

640 (1).jpg

亳州城市风光。刘勤利 摄


      中新皖事:亳州“以药立市”在围绕“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方面,有哪些新变化、新成果?

      秦凤玉:亳州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一座浸润着药香的古城。近年来,亳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聚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全国中医药产业高地、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形成集种子种苗组培繁育、中药材种植、医药制造、贸易流通、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2023年,全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1852.5亿元,增长11.3%,其中,规上医药制造业产值426亿元、增长19.5%。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是安徽省唯一市。

      一是道地良种,“核芯力”越来越强。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占全国的10%,标准化种植面积46万亩,均居安徽省第1位。做强种子种苗“芯片”,建成省级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和5个规范繁育基地、10个绿色生产基地,培育中药材种子种苗示范企业1家,年繁育能力600万株,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联合建设的安徽中药材种植联合研究中心建成投用。

      二是传承创新,“产业链”越做越大。聚焦医药制造大企业、销售大品种,通过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新增规上医药制造业企业21家,累计引进注册品种60个,现有产值超10亿元中药企业3家,产值超亿元品种7个。增强创新能力,拥有中药类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涉药类省技术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企业研发中心、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18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药业企业19家,协和成药业入围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九洲方圆制药揭榜现代中药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宝龙药业等8家企业获批省企业研发中心。设立超100亿元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基金。亳药产业集群获评全省唯一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谯城中药产业集群获评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借船出海,“朋友圈”越聚越广。2023年,全市中药材交易额1380亿元、约占全国的1/5,出口额占全省的81.1%、全国的10%。举办第39届药博会、中国(亳州)—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会议,引进中医药项目81个、总投资247亿元。与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等开展经贸交流,牵头组建长三角中药产业创新联盟,发布《RCEP国家中医药行业亳州共识》,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中医药协会建立合作关系。获准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拥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和首批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等平台,中药材出口业务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济人药业中药配方颗粒在欧盟市场广受欢迎,太阳升医药关黄母颗粒、奥硝唑片登陆非洲市场。


      四是深度融合,“养生牌”越叫越响。发挥亳州“药、酒、农、旅”产业优势,推动中医药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养生亳州品牌。获评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中国康养旅游目的地等称号,拥有华佗夹脊穴理疗、中医推拿、针灸养生等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30余种,开发了温泉药浴、中药足浴等养生项目。养生花茶产量占全国的90%,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获评全国药膳之都,发布食养药膳预制菜生产通则,芝麻丸、中药香囊等产品市场极速扩大,产业产值超100亿元。


640 (2).jpg
花戏楼。


640 (3).jpg


华佗百草园。亳州文旅集团供图


      中新皖事:亳州市在融入长三角方面有哪些具体成果?


      秦凤玉:亳州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努力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一是坚持战略互动,打造合作大平台。亳州市与上海奉贤区、江苏连云港市、浙江衢州市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沪苏浙地区开发园区签订合作协议26个。与奉贤区共建的东方美谷亳州产业园加快建设,由奉贤区在亳注册的东方美谷亳州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计划今年下半年完工。亳芜园区与浙江台州湾经开区合力打造的亳芜五金机电产业园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入驻企业20余家。


      二是推进经济互联,深度嵌入产业链。主动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去年招引落地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90个,总投资525.8亿元。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已打造27家,2023年销往沪苏浙地区农产品438万吨,销售额416亿元。坚持走“科创+产业”路子,与沪苏浙高校院所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20余项,与江南大学等5所大学合作设立离岸孵化中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6家,吸纳长三角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20倍。


      三是强化资源互通,提升服务便利度。实现长三角地区37类电子证照互认共享、206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和152个服务应用长三角“一网通办”。与长三角所有城市社保“一卡通用”,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门诊、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市儿童医院由上海市儿童医院托管运营,市中医院与上海岳阳医院成立中医专科联盟。与沪苏浙72所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选派45名骨干校长、教师等赴沪苏浙开展培训。

640 (4).jpg




640 (5).jpg

亳州肉牛养殖。刘勤利 摄


      中新皖事:在乡村振兴方面,亳州市实施“秸秆变肉”工程,走在了全省前面,请问这方面有哪些经验做法?


      秦凤玉:亳州下辖的蒙城、利辛、涡阳三县素有“中国黄牛金三角”之称。我市聚焦全链条、高品质,在全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中率先突破、争当领跑,已形成集育种、养殖、屠宰、加工、交易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产值达50亿元。


      一是做优“牛规划”。依托养殖传统、年产720万吨秸秆等资源优势,实施肉牛振兴“三七百”计划,明确到2025年、2027年、2030年肉牛饲养量分别达30万、70万、100万头。


      二是打造“牛芯片”。加大良种引进、扩繁、推广力度,构建“种公牛站—核心育种场—繁育基地”三级繁育体系,谯城区国家级种公牛站存栏种公牛82头、年产冻精50万剂,全市能繁母牛存栏1.5万头,有效保障区域性良种供给能力。


      三是制定“牛地图”。确定“两多一高一种一金”“一市场一平台三屠宰”思路,即蒙城县、利辛县依托数量优势、发展规模化养殖,涡阳县突出高品质,谯城区建好种公牛站,市县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蒙城县建设交易大市场,利辛县运用推广“徽牛云”平台,蒙城县、利辛县建设5万头以上屠宰厂,谯城区建设规模适中屠宰厂。明晰各县区发展功能定位,避免同质竞争、推进错位发展。推广“园区+公司+农户+科技”等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形成托养分红、订单生产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现有肉牛规模养殖场667家,总饲养量23万头。


      四是提升“牛效益”。培育肉牛屠宰加工领军企业,现有宏健、东升等牛肉精深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能力5.1万吨,安徽赢财牛年屠宰肉牛4万头生产项目已投产,欣浩翔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加快建设。推进品牌建设,“蒙城黄牛”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皖美农品”区域公共品牌,“五洲”“正益”产品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示范推广“场床一体化”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建成有机肥厂16个,年加工畜禽粪污50万吨,生产有机肥24万吨。


     五是强化“牛保障”。升级“徽牛云”数智平台,完善智慧牧场、金融辅助监管、多边电商平台、培训与诊疗、行业大数据平台、全流程质量溯源等六大功能体系,搭建“种、养、加、消、销、服”肉牛全产业链一站式管家。强化金融支持,市县设立专项基金16亿元,市财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发放肉牛贷款17.52亿元。开展“活体贷”提标扩量行动,肉牛贷款标准由每头4000元提高至1.35万元,保险由每头4500元提高至1.5万元。建立覆盖县乡村的仓储冷链物流体系,总容积81万立方米。落实先打后补免疫机制,全市肉牛口蹄疫实现应免尽免。



640 (6).jpg
华佗百草园滑冰场。亳州文旅集团供图


640 (7).jpg


全民共练五禽戏。刘勤利 摄


      中新皖事:对2024年的工作,又有哪些初步安排?


      秦凤玉:当前,亳州正处于跨越赶超的机遇期、大有可为的窗口期、蓄势突破的加速期。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多作贡献、能快则快、争先进位,锚定“六一战略”目标定位,实施“334”工程,努力在“七个强省”建设上彰显亳州担当。


      一是加快“三化进程”,增强发展牵引力。聚焦新型工业化,放大现代中医药、白酒及保健酒、高端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优势,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轻纺服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聚链成群。聚焦新型城镇化,实施交通道路、市政道路、城市管网、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4个“三年行动计划”,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打造百万人口现代化大城市。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全方位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是抓好“三大行动”,增强发展驱动力。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商协会招商,抓好项目谋划、建设和入库,常态化开展“周六政企面对面解难题”“周日项目要素会商协同办”活动,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为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实施科创驱动发展行动,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教育链、人才链有机衔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锻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实施改革开放深化行动,推进为民服务、为企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三是提升“四项指数”,增强群众获得感。围绕提升文化创新指数,深挖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高地、中医药康养旅游首选高地、田园乡村旅游休闲高地。围绕提升绿色发展指数,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擦亮生态底色。围绕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施50项民生实事,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围绕提升社会安全指数,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系统观念,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加强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亳州。


      来源: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安徽分公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1257

主题

QQ|关于我们|商务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亳州家园网 ( 皖ICP备14014694号-1 )

GMT+8, 2024-9-20 11:10 , Processed in 0.44558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z X3.4

© 2010-2023 bozhoub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