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42 人浏览分享

亳州迎接市两会 | 执绿为笔 绘就生态新画卷——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复制链接]
bzw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碧水,在城乡间流淌;白云,在蓝天里轻转;绿意,在林木间绵延……如今的亳州,已经成为600多万人民心中的美丽家园,海内外游客的“诗与远方”。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是我市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2024年,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创新污染防治方式,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全面持续改善,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议、全省大气污染防治调度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数据见证成效。2024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提前实现“十四五”目标,位居皖北6市第2位;优良天数比率75.7%,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1天,同比减少5天。全市13个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达92.3%,4个省考断面优良比例保持100%,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营造林9.2万亩,完成率101.8%。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质量,实实在在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市区丁家坑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后,成为周围群众休闲好去处。


        用“千里眼”守护“亳州蓝”

        “安装了用电监控,公司的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必须保持同步开启,这对我们公司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日前,安徽龙瑞玻璃有限公司环保负责人韩森表示,安装用电监控,对公司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环境执法人员无事不扰,我们可以安心生产经营;另一方面,消除了环境风险隐患,公司的产品产量和质量更加稳定了。”安徽龙瑞玻璃有限公司是我市非现场监管模式受益企业之一。我市不断创新污染防治方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技术,在全省率先打造了亳州市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平台,平台包括大气、水、土壤、固废、噪声、执法等模块。2023年12月底,大气模块首先投入使用。随后,相关部门在重点排污企业陆续安装了用电监控,当企业正常生产时,其对应的治污设施如果没有用电记录,则说明该企业的治污设施没有正常运行。这种情况下平台就会报警,并自动给企业相关负责人发短信通知,要求企业及时排查整改。“实行非现场监管,用‘千里眼’盯着,实现了让守法企业少受打扰、环境监管水平提升、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等多赢局面。”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非现场监管模式下,平台通过数据智能分析自动识别数据异常线索,提供治污设施运行异常、污染物排放超标、餐饮油烟净化器清洗超期、空气质量高值路段、空气质量冒泡站点、机动车尾气排放超标、焚烧火点等报警,并实现报警、反馈、检查、整改全过程闭环管理,有力促进了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城乡“气质”得到了新提升。

        多点发力换来碧水长流

        弥补基础设施短板、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围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市多点发力,综合施策,换来碧水长流在城乡间。

        过去,在乡镇、乡村,由于条件限制,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大多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河流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在加快城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提升城区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大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近年来,近百个污水处理厂在各乡镇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过去乡镇污水乱排的情况。“各家的生活污水都不再乱倒了,环境自然也就好了。”对于如今的居住环境,涡阳县丹城镇居民王女士很是满意。市区市政公园美景如画。我市不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制发《亳州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护实施方案》,将黑臭水体排查治理纳入县区、乡镇、村日常工作,让许多“黑水沟”变成了“景观河”。“俺家门前这条河,以前臭得难闻。整治过后不仅河水变清了,两岸环境也变美了,永幸河成了我们的‘幸福河’。”看着家门前缓缓流过的永幸河水,利辛县阚疃镇公路社区居民徐莉如是感叹。在黑臭水体治理中,我市突出因地制宜、控源截污、精准施策,不断探索完善治理路径,获得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省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县资格。2024年,我市完成31个村农村环境整治、63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和484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在水污染防治中,我市还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区域联防联控等举措,这让亳州水环境持续改善,悠悠碧水浸润万家。

        增绿添彩让药都环境更美

        虽然正值寒冬,但亳州大地仍不乏绿意,在公园、在路旁、在小区、在林拥城景区……绿意随处可见,处处生机勃勃。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24年,我市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各地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用行动“植”入绿色、守护绿色。市民在陵西湖湿地游玩。我市制定印发了《全市林业系统推进绿美江淮行动2024年工作方案》等文件,全力做好绿化美化工作。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充分发挥“五个一”平台优势,常态化开展巡林巡护,精细守护森林资源。强化林业科技服务,不断提高造林质量。广泛动员各界力量,全民参与爱绿护绿,创新义务植树组织方式和尽责形式,全方位高精度持续推动各项营造林工程顺利实施。2024年,全市完成营造林9.2万亩、完成率101.8%;完成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庇护面积63.8万亩;完成江淮运河生态廊道两侧15公里范围内人工造林0.06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22万亩;完成2个绿美乡镇、8个绿美村庄建设工作。保护“地球之肾”,我市持续发力,全市湿地保护率达54.55%。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全省首部市级湿地保护条例——《亳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又为亳州湿地保护增添了“法治利器”。通过对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持续保护与修复,我市湿地不断“长大”变美,许多黑水沟、臭水塘变成了鸟集鳞萃、自然蓬勃的湿地,构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生态保护路上,我市还聚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无废城市建设、环境问题整治、新能源“双招双引”等项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的一年,我市将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厚植生态优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让全市人民共享天蓝水碧、河畅湖美、绿意盎然的优美生态空间。

        --End--

        来源:《亳州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1301

主题

Powered by Dz X3.4

© 2010-2025 bozhoubbs.com 皖ICP备140146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