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50 人浏览分享

[国内聚焦] 马培华:新时代粮食安全的三点想法

[复制链接]
太上老君 发表于  昨天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001.jpg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马培华

 在这春和景明的美好时节,很高兴受邀参加由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主办的“第六届粮食安全发展大会暨超级小麦观摩会”。首先,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根基所在。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召开的这次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精神,开得恰如其时。规划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等重要任务,为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本次大会聚焦我国粮食安全与超级小麦的发展,正是对规划精神的积极践行,为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有力促进了各项强农发展举措的落地与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昨天在调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以程魁团队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在超级小麦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超级小麦亩产达到800-1000公斤,较传统品种提升一倍多,这一产量的飞跃,为提高我国小麦总产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其蛋白质含量提高20%,不仅提升了小麦的营养价值,也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粮食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超级小麦在抗倒伏、耐旱、耐盐碱能力方面显著增强,这使得小麦种植范围得以扩大,能够在更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长,有效应对了资源约束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这不仅是种业科技创新的标志性成果,更是对“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特别是超级小麦实现了我国完全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品种垄断,为我国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注入了强劲动力,彰显了我国种业科技的实力和潜力。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关乎着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指示,深刻揭示了粮食安全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粮食安全是我们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凝聚着无数“三农”工作者的辛勤汗水,也彰显了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显著提升。
  然而,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并没有改变,保障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从资源层面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优质耕地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问题凸显,这对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构成了潜在威胁。同时,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不断实现粮食高产稳产,也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气候变化加剧也给粮食生产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严重影响着粮食的生长和收成。这些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了我国粮食安全的风险,也加大了粮食产量波动的可能性。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增强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赋能种业创新,已成为筑牢粮食安全基石的核心支撑。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只有不断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多抗的优良品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竞争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下面,我就新时代粮食安全想谈三点想法,和大家共同分享。
  第一,要强化种业发展的科技力量。种业作为农业的  “芯片”,其科技水平直接关乎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能清晰洞察种业创新的重要性。回顾过去,袁隆平先生成功育成杂交水稻种子,在数年之间,便让数亿人摆脱饥饿的阴霾,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危机。再看新西兰,1904年引入中国野生猕猴桃种子后,经育种改良,成为了如今的奇异果产业已成为其支柱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这些鲜活的案例生动地表明,一粒优良种子,能够改变一个产业的格局,甚至改写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轨迹。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强化种业科技力量刻不容缓。我们要强化种业发展的科技力量,还需加大对种业科研的投入。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力度支持种业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参与种业科技创新,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种业科技创新注入活力。
  第二,要健全粮食生产者的收益保障机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宏大议题中,解决好“谁来种地”以及种地人的积极性问题,是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所在。富裕农民,是提升种地积极性的物质基础。我们应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力度,要依据粮食实际种植面积与产量,给予额外奖励性补贴,让农民从种粮中直接获得丰厚收益。同时,推动粮食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与农户合作,农民以土地、农产品等入股,参与产业利润分红,分享粮食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收益,切实增加收入,感受种粮带来的财富积累。金融机构要为农民提供低息、便捷的信贷服务,解决农民生产资金短缺难题。  当农民富裕起来,农业自然会成为有竞争力、有效益的产业,成为令人向往的有奔头的事业,农民也将成为受人尊敬的体面职业,农村也必将成为安居乐业的和美乡村,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三,要借助大食物观筑牢粮食安全底线。践行大食物观,是我们在新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力举措。我国幅员辽阔,除18亿亩耕地红线内的资源,还有40多亿亩林地、近40亿亩草地以及广袤的江河湖海。我们应依据不同资源禀赋,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向森林要食物,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推动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稳定水产养殖,拓展远洋渔业。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探索智慧农业、植物工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鼓励创新,开发新型食物资源,丰富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让老百姓的餐桌更加营养健康。
  同志们,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携手共进、开拓创新,以科技赋能种业振兴,以种业振兴保障粮食安全。让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12

主题

Powered by Dz X3.4

© 2010-2025 bozhoubbs.com 皖ICP备14014694号-1